打扰or打动?浅谈如何让广告触动TA的心扉!

 
“你反感广告吗?”
“反感!”
“反感所有广告吗?”
“嗯...那倒也不是...”
 
那么,消费者反感的到底是哪些广告?对于营销者而言,又该如何降低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呢?
 
消费者反感哪些广告?
1)具有干扰性的广告
用户之所以对广告反感,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:广告严重干扰及影响了用户当前持续的媒介体验(使用)状态。比如,在你正沉迷于游戏时,屏幕底部浮出一条 Banner 广告,你是不是会神烦?在你追剧正入迷时,一条中插广告终止了你的快乐,你是不是想怒砸手机?在你聚精会神读一篇文章时,一条广告突然横亘在内容之中,你是不是想抓狂?此外,那些手机中毫无预兆的弹出式广告,向下滚动页面时出现的广告...是不是都会让你抱怨一句:“这广告,太烦人了!”
 
而这些常常让消费者抱怨“太烦人”的广告,究其症结,正是由于其在错误的时机出现,干扰了消费者正常的媒介使用场景,阻碍了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中所需要获得的信息或目标。
 
2)千篇一律的广告
信息大爆炸时代,那些无论是广告内容,还是广告形态看起来都千篇一律、大同小异的广告,不仅无法吸引越来越挑剔的新一届观众的目光,更可能因毫无生趣且频繁出现而对用户来说只是一种“打扰”,让人心生反感。比如,不少品牌在春节营销都主打回家、团圆、过年传统。这种广告内容最开始还能赢得观众的注意和情感共鸣,但同质化的广告看多了,消费者只会越来越麻木,甚至越来越“厌烦”;再比如,Banner 广告曾在提高广告主知名度、提升广告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而如今,Banner 广告见多了,消费者不仅对这种广告形态视而不见,更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抵触和烦倦心理...
 
而上述是要说明:广告内容或广告形态新颖且独特,可能更容易吸引注意并深入人心;而广告总是无趣且无新意,则很容易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被“无视”、甚至招致消费者“讨厌”
 
3)俗不可耐的广告
早些时候,很多人抱怨不敢坐电梯了。为什么?因为每次靠近电梯,都会被某婚纱照品牌、某招聘品牌那聚众闹事般(画面)轰炸式(广告语)的洗脑视频广告烦到原地爆炸。甚至,连《人民日报》都曾公开转载网友点评,称:这类广告无创意、无美感、无内涵,粗俗、粗浅和粗暴,带给观众的不是愉悦而是折磨,不是美妙而是痛苦...
 
诚然,信息时代流量很贵,每个品牌主都及其渴望自家广告被听到被看到被记忆。但那些为了博关注而内容俗不可耐、形式简单粗暴的广告,在当今这个消费升级、人们更注重品质和精神追求的时代,可能很难再唤起人们的共鸣和兴趣;甚至,还极有可能因与大众的价值观、审美观等相违背而适得其反,让消费者对广告不胜其烦的同时,给品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
 
消费者想看哪些广告?
1)出现的“刚刚好”的广告
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对消费者正常生活场景或媒介使用场景产生干扰的广告,都会让人反感。而假如广告能够立足消费者时下所处场景(线上线下),去挖掘消费者在当前场景下会产生的需求、情感,并据此来制作和投放与消费者相关、与消费者身处场景相关的广告——比如熬夜加班场景中投放咖啡广告;中午乘电梯场景中,电梯 LED 屏播放外卖广告;游戏玩家“挂掉”时,投放能给予其“复活”权益的激励视频广告;TA 想买车并关注、搜索汽车类新闻时,顺势及时向其投放某汽车品牌的多图信息流广告等,则更容易让消费者对广告不反感,甚至引起其情感共鸣,并产生销售转化。
 
至于如何让广告与场景结合,出现的“刚刚好”,则需要大数据与自动化营销技术的支持。比如以美数精准投放实操为例,其通过完整记录用户线上线下的行为轨迹,并结合独家动态权重算法、大数据挖掘技术等来高精度的洞察用户真实兴趣;而后,再利用人工智能引擎推荐技术、动态创意优化技术等,在充分考虑用户当前线上线下行为及场景的基础上,选择合适的线上线下媒介渠道(移动、PC、电梯/酒店/车站/楼宇 LED/自助售货机等线下屏、OTT 等)来为用户智能推荐最相关的广告形式(信息流、开屏、插屏、互动广告、激励视频广告等)和广告内容,做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投放正确的广告,实现消费者与品牌的高效衔接。
 
2)创新且有趣的内容+形式
一条创新且有趣的广告,也许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销售转化效果,但其品牌宣传度、品牌记忆度、受众好感度方面的效果,却是深刻而长远的。
 
而创新且有趣的广告,要同时包含广告内容和广告形态的创新。其中,广告内容的创新,需要专业的广告策划团队,这里暂不赘述;而对于广告形态的创新,美数君认为:消费者对时下常见的广告形态基本已经见怪不怪、毫无新鲜感了。而相较之下,一些新兴的广告形态,如 VR/AR 广告、小程序广告、程序化线下广告、激励视频广告等,可能蕴藏着更为丰富且创新的玩法,也更能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兴趣,因此值得营销者与诸如美数的数字广告平台携手,共同去积极探索与开发
 
3)与 TA 共情的广告
新时代的消费者不反感广告,甚至产生兴趣的另一大原因可能在于:广告所述产品除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生理上、功效性、实用性的需求,更多的是广告所传递的理念、价值方面的内容,要能够击中消费者心中软肋,让其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共鸣。比如京东年初“陪你走下去,哪怕是弯路”广告片,就是看到了当前 00后踟蹰、迷茫、不安,却又憧憬、期待、勇气的人生态度,并由此制作出直戳年轻人奋斗路上痛点的广告,从而直击目标客户内心的同时,也为品牌加注了温度,最终让广告巧妙植入与高效作用。(短片中融入了京东电脑数码在开学季的产品,键盘、签字笔、笔记本电脑、路由器、耳机等)。
 
而要做到激发消费者心理共鸣、与 TA 共情,首先需要对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跟踪收集;而后,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、机器学习算法等来准确的洞察用户性别、年龄等自然属性及职业、消费水平、兴趣喜好、个性特征等深层次的社会属性等;最后,根据人群分析结果,来赋予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,从而引起目标用户的情感转移,对广告、对品牌产生忠诚、好感。
 
 
想让用户不反感甚至欣然接受广告,就需要营销者转换思路,把广告从强制化推销转变为“润物细无声”般的合理植入。同时,广告内容要更加有价值、有内涵,广告形态要更加有新意、有趣味,如此,品牌才能更有效的打动消费者并俘获 TA 的心!

申请账号

请留下您的正确信息,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

并把账户信息发送到注册邮箱

重置